00104202413904.gif

—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唐(公元618年—907年)∣

196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直径22.7厘米 厚0.55厘米 缘厚0.7厘米 重1460克。铜镜采用金银平脱工艺,圆形,镜背正中置圆钮,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钮外一周贴饰花叶形银片,镜背主纹为四只鸾鸟衔绶带逆时针飞翔,为金片刻镂粘贴而成。鸾鸟昂首展翅,优雅起舞,金光银灰的饰片在黑色素胎地映衬下更加显得华丽夺目。

只怕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些一片片的构成精美花鸟纹饰的金、银薄片了,以金、银之质,竟然可以被打造得如此微小、细薄,仿若它们本就是镜背的一部分似的紧紧地贴附于镜背之上,完全看不出来二者之间原属“陌路”;更难得的是能以如此微小的薄片制出如此繁琐、复杂、精致、美丽的纹饰,使得那些鸾鸟、蝴蝶、花枝仿佛是活的、只是暂时停歇于镜背上一般。它们不但呈现了一幅花团锦簇、鸾鸟呈祥的图画,更以金、银本身的耀眼、华丽、富贵之气完美地烘托、注释了图画的精神与内涵,因为有了它们,所谓富贵、吉祥方才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看到了此等实物,才会明白人们历来对唐镜工艺技巧与艺术装饰完美结合的赞誉诚然不虚。也只有看了此等实物,也许才会明白为何唐人如此钟爱金、银平脱之器,也许只有这样富丽堂皇、精巧雅致的完美方才能映衬唐人心中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

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与“寿”谐音,代表长生不老。“鸾鸟衔绶”蕴含着幸福长寿,而环绕的“同心结”则被寓意相爱之意。这枚铜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鸾鸟

鸾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因生长在古时候的鸾州(现洛阳栾川县)而得名。鸾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最开始的时候,鸾作为一种近似于凤的鸟,也是瑞鸟的一种,但地位不及凤。后来人们逐渐把“鸾”作为凤的别称。并称“鸾凤”。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凤”和“鸾”指的是同一种鸟,但“凤”指的是成鸟,而“鸾”则指的是尚未成熟的鸟,“鸾”一旦成熟,就叫“凤”。

鸾鸟.jpg

绶(shòu)

绶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一般,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双鸾衔绶是古代中国吉祥图案。为中国唐代的一种流行纹饰。常见双鸾相对飞翔,口街挽结长绶,配以鲜花祥云。“长绶”象征“长寿”(同音),绶带挽结,表示永结同心。

金银平脱工艺

唐代铜镜不仅以题材新颖、纹饰华美、制作精美、种类繁多著称,而且在铸造工艺上也颇有创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贴金贴银等特种工艺镜。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是目前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它采用的就是金银平脱工艺,是唐代铜镜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金银平脱是唐代制镜技术的一种高级工艺和华贵的装饰方法,它利用金、银片很好的延展性,将金银锤打成极薄的薄片(一般不超过半毫米),并修剪成各种形状,錾刻出各种花纹,然后用胶漆将其粘合在镜背上,再在镜背空白处填上漆,经过反复多层涂漆、研磨抛光等多道工序,使金银片脱露出来或与漆面平齐,显示出用金银图案,从而使金银片和铜镜达到完美的结合。

金银平脱有两种,一是花纹与漆底在同一平面;二是花纹高出漆底。

类似的这种在镜背上附以金银的技术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现,但尚不成熟;唐代则有了很大的提高,纹饰皆精美异常,呈现高浮雕的效果,题材也丰富多彩,鸟兽花卉无所不及,可谓盛矣!

唐代金银平脱镜故事

 金银平脱较多地应用于漆器,兼见于铜镜等其他制品。这种工艺做工精细,费工费料,做成的器物也因此极为美观华贵,所以金银平脱镜是皇家贵戚、达官贵人的重要装饰品和馈赠物。

说道平脱镜,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唐玄宗,正是他的大力推进,才使得唐镜成为中国古代铸镜史上的华丽巅峰,而金银平脱之器也正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大为流行。

 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规定当日王公以下都得贡献铜镜,他本人也会在当天接见朝臣和外国使节,对四品以上朝臣赐铜镜。那些被赐予朝臣的铜镜往往镜背贴金,被称为“金镜”。为了铸造贡镜,当时的政府竭尽能事。端午节时,扬州的铸铜工匠们就集中起来共同铸镜,他们将造出的镜子称为“百炼镜”,因为铸这些镜子的铜都是经过百次以上提炼。工匠们又为“百炼镜”设计了精美的图案,并将其铸在镜背上,再用玉屑金膏细心摩擦,把镜面打磨得光亮明净。

大诗人白居易曾在《百炼镜》中描述了此等盛景,可见当时官府对铸造“贡镜”的重视:

百炼镜,

镕范非常规,

日辰处所灵且祇,

江心波上舟中铸,
五月五日日午时。

琼粉金膏磨莹已,

化为一片秋潭水。
镜成将献蓬莱宫,

扬州长吏手自封。

……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段成式《酉阳杂俎》、乐史《杨太真外传》和《资治通鉴》等书,都记载唐玄宗、杨贵妃赏赐安禄山金银平脱器就有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平脱宝枕、金平脱装具玉合和银平脱食台盘等,说明唐玄宗时曾大量制造平脱器物以赏赐臣僚。

而唐代诗人王建的《老妇叹镜》诗中更有“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的诗句,说的就是妇女出嫁使用的双凤纹金银平脱镜,到人老时仍然保存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种镜子是何等的珍视。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力大衰,这些金银平脱之器因为耗费金银,且制作不易,唐肃宗和唐代宗曾两次下令禁止制作平脱之器,所以金银平脱器逐渐衰落,至宋代几乎绝迹。

历史的狼烟终究将一切奢华化为灰烬,金银平脱镜的兴衰也是映照唐王朝兴衰历史的一面镜子。唐宋之际的历史嬗变呈现着政治、经济剧烈变幻,连微小的铸镜工艺也无法逃脱历史的命运,从此中国的铜镜便告别了它华贵、雍容的辉煌年代,与中国的历史一起踏上了内敛、平实的另一条路。

唐金银平脱天马鸾凤镜

唐金银平脱天马鸾凤镜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另一枚精致漂亮的平脱镜,1963年5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收藏。

直径30厘米,重2450克。圆形,圆钮,连枝花瓣复萼钮座。座外缠枝花草中两只飞翔的瑞凤和两匹凌空飞驰的马同心环绕四周,凤和马的间隙夹有一对飞翔的小凤及一只小麻雀,小天鹅。缘饰一周牡丹花瓣纹。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