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兵马俑、大雁塔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但尚需一座“埃菲尔铁塔”做推动。
1884年,为了摆脱普法战争的耻辱,法国议会决定举办世博会彰显实力,主题即定为“庆祝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埃菲尔铁塔便是当中一个重要的建筑项目。
而开工不久,这座铁塔就受到了巴黎文学艺术和建筑界的一致抗议,这其中就包括法国大文豪莫泊桑,导致一度难产。
就是这么一座在争议中诞生的铁塔,如今已成为了巴黎的地标,还是法国旅游业的“火车头”。据统计,埃菲尔铁塔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达15亿欧元之多,相当于8个秦陵博物院收入。更不用说,“铁塔热”带给巴黎整座城市的其他机遇。
从开工受阻到成为巴黎的文化地标,埃菲尔铁塔逆袭的奥秘在哪里呢?
首先,在于情怀与温度。铁塔冰冷生硬,而背后的人物是鲜活的。设计者埃菲尔曾一度差点放弃建筑师的梦想,是其女友持之以恒的陪伴与鼓励让他渡过难关,取得成功。
爱情故事的演绎,与这座城市浪漫的基调相辅相成——人们更愿意相信,正是爱情使铁塔有了温度。值得反思的是,埃菲尔铁塔与兵马俑都是历史的恢弘巨作,陕西兵马俑如何打造一个更具普世价值的文化象征?
除了埃菲尔铁塔背后感人的故事及美好的寓意外,巴黎的营销能力亦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从对埃菲尔夫妇爱情故事的挖掘推广,到大街小巷无处不见的文创挂件,再到与巴黎浪漫属性一致的精准定位,看似是一个个自然天成的巧合,背后实则是巧妙的品牌运营与商业逻辑的推动。
文化的天然不是产值,但文化旅游确实又可以产生GDP。当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金灿灿的名片时,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等着饭自己出来,还得想法主动出击。
文化资源方面陕西毫不逊色,但商业意识上与埃菲尔铁塔相比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仅举一例,同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及旅游景观,埃菲尔铁塔官网有“法、英、中、日”等8种语言, 秦陵博物院官网目前却只有中文模式......
在省旅游发展委发布的“京沪陕中国入境旅游枢纽”介绍中提到,“北京、上海、陕西……是享誉国际旅游市场的经典旅游线路,是反映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晴雨表”,由此可以从中窥出,此次合作重在旅游城市的组团营销。
正如奥巴马访华先去上海的复旦大学与青年对话,再去北京爬八达岭长城一样。国外游客一次中国签证,自然想多去几个地方,“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个时候组团竞争就很重要了。
抱上京沪两条“大腿”的陕西,该怎样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西安,把抱团效益最大化?
粉巷君提个思路,不妨从两个方面进行“抢人”。
在面向境外推介旅游产品的时候,发挥三地品牌IP的带动作用,打造爆款线路。
试想,当长城、外滩、兵马俑三个爆款同时出现在一张宣传单上的时候,不知道这样的项目够不够诱人。将“三合一”的优势玩出花来就是成功。
粉巷君在大理旅游时,就曾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丽江的宣传广告,还有两地的旅游地图,一度让人误以为走错了地方。
但这样的好处就是,人虽然身处大理,但却不由得动了去丽江玩的心思。话说回来,我们可不可以在北京、上海、陕西的主要旅游酒店及景点处印发三地统一的旅游地图,三地实现景区、交通、住宿等打包的优惠呢?
抢人重在营销。要长远吸引游客,就需在产品、服务与口碑上下更大的心思和功夫,这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当四川用大熊猫把旅游“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陕西汉中佛坪的熊猫谷近期却发生了伤害大熊猫的事件。除涉事游客粗鄙的行为理应谴责外,熊猫谷日常管理、防护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显然有很多是需要补足的。
以点窥面,如今陕西要跟北京、上海两位老大哥一起玩,算是开了个好头,但也无异于给自己立下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走向国际旅游的路上,只有自身硬,才不至于到时步履蹒跚,跟不上趟。
(来源:粉巷财经 微信ID:nbdfx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