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 鸟盖瓠壶 —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 1967年陕西省绥德县一废品收购站发现 ∣

∣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壶,是国家一级文物。通高32.6厘米,口径6厘米,圈足径8.8厘米,最大腹围39.7厘米。壶盖为一只鸟的形状,尖喙有冠,壶体呈瓠瓜(葫芦的一种)形,所以称之为鸟盖瓠壶。侧颈鼓腹,前鼓后曲。鸟盖处有环扣,可以自由开合。壶颈部至腹部装饰有精美的五道宽带纹和六道蟠虺纹相间。侧有双首龙形鋬,与壶盖上的鸟尾用链环相连接,链环分四节相互套合,每节链环均饰有头朝上、尾部卷成圆环形的蛇纹。盖上装饰较为繁复,以珍珠纹为底,鸟的胸部饰有两条昂首盘身的蛇纹,在蛇的尾部,各有踏于蛇身作展翼欲飞、伸嘴啄蛇状的小鸟一个。

鸟盖瓠壶1.1.jpg

(仰首向天,与神对饮)

鸟盖瓠壶7.jpg

这种瓠瓜造型的青铜壶较为少见,设计应参考了北方草原皮囊壶的造型。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动物装饰生动形象,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装饰题材上的纷繁多彩以及构图设计上对传统装饰风格的突破,把实用与装饰融于一体,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鸟盖瓠壶是从废品收购站救回来的

鸟盖瓠壶是1967年文物工作者在陕西绥德县废品收购站中偶然发现的,当时它已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经专家鉴定得知是一件战国青铜器,这才使其幸免溶于炼炉之中。

鸟盖瓠壶的设计传奇与渊源

1973年山西闻喜县邱家庄战国墓中曾出土一件陶制瓠壶,与此器形制、纹饰相同。陶制瓠壶也称匏壶[páo hú],又称陶匏,为古代礼器的一种。《礼记·郊特牲》载:“器用陶匏,尚礼然也”。所以按史书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称之为“玄酒”。而壶盖上鸟的形状,与我国天文典籍中所著录的“瓠瓜星”和“天鸡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在我国古代的天文典籍中著录有“瓠瓜星”或称“天鸡星”。《史记·天官书》有“瓠瓜星”的记载。唐司马贞《索隐》解释说:瓠瓜又称“天鸡”,在“河鼓”(即牛郎星)以东。古人笃信天命,他们勤于观察星象,研究天文,祭天祀地,以图掌握天命。把祭祀用的礼器,作成瓠子形,象征瓠瓜星,而壶盖上的“鸟首”表现的就是天鸡无疑。由此可见,这件瓠壶应是战国时期一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礼器。你看那仰首向天的姿态不正是向天神敬酒吗?

鸟盖瓠壶的造型和纹样,含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值得深入研究。《山海经·海内西经》称:“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故鸟盖瓠壶纹饰图案的鸟蛇,应属此种神话传说故事。又因目前这种鸟首形瓠壶大都发现在秦地,根据《史记·秦本纪》及其他史籍载,秦之祖先为神鸟的子孙,伯益是一只燕子,因帮助禹治水,助舜驯服鸟兽,被赐为嬴姓,后来成为秦国王族的祖先;其儿子也是鸟雀的身形,说着人的话。因而,鸟形装饰与秦的鸟崇拜相关。

奇书《山海经·海内西经》

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春秋鸟盖瓠壶鉴赏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也出土了一件鸟盖瓠壶(春秋青铜匏壶),高40.8厘米,最大腹径18.2厘米。为春秋时期的金属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鸟盖瓠壶-山西博物院1.jpg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