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件“萌萌哒”的文物,许多网友看了以后都会说:“好萌的大眼睛”“萌萌哒”“萌到四肢绵软”“小爪子好萌哒”大部分网友在转发和人留言时,都用“萌”来形容它。有网友感叹:“几千年前的东西怎么这么可爱,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也是一点都不过时。”甚至有网友怀疑:“这么萌真的是出土文物吗?”

牺尊.jpg 

— 牺尊 

∣ 西周(前1046年—770年) ∣

∣ 2013年12月出土于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 ∣

∣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牺尊出土时一共两件,置于一鼎内,两件牺尊形制相同,大小各异。造型结构、形体情态,主体纹饰大相近,只有局部纹饰略有不同。大牺尊通高42cm,长44cm,小牺尊高32.5cm,长31cm。

牺尊以鹿为主体造型形态,浓缩了多种动物形象,头部似食草动物,头上两柱形龙角之间有一对尖状鹿角相互交错。尊身似鹿,两耳细长竖起,双眼圆瞪,四肢刚健,但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臀、腹滚圆,塑造得圆润浑厚。一截三角短尾竖起。一对似鸟翼、又似鱼鳍或鬃毛,从下腹部和两腿弯处伸出。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又好像在祥和地俯视着什么,动感十足。牺尊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整件器物形体厚重精致,纹饰风格诡异奇特。

牺尊出土时无盖,考古人员对牺尊进行室内清理时,在尊身腹内找到了青铜盖。青铜盖呈孔雀蓝色,刻有夔龙纹,盖子上部铸有鋬,盖子的形制与尊身非常吻合。青铜盖被放入尊身腹内,是有意的?还是为了节省空间,或是使其不易破损?

牺尊7.jpg

这两个温良呆萌的牺尊,既有草食动物如鹿、羊、马的基本体态,足部又有肉食兽类的指爪特征,还有飞禽类的翅膀,以及蛇、凤等纹饰,它们不是某个单一动物的写实,而是古代工艺家发挥想象力,糅合现实生活不同的动物形态和特征于一体,创造的艺术产物。牺尊形象与《山海经》中的异兽以及饕餮、龙、凤、麒麟等一样,都是古时人们想象中的某种寓意吉祥的瑞兽和神灵。

这件牺尊造型独特,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对极珍罕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上海博物馆曾在2014年底组织过一次“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览,就以这两个牺尊作为宣传形象。

 同时,有专家介绍:通过软件对该牺尊优化扫描,可较清楚看到二兽头部柱状角内侧的小空间里居然有二条大弧度、大交错的内卷角,这种绝美的铸件,远非当时陶范法可以一次铸成。从二角光素无纹以及和尊体不同的氧化程度看,应采用预铸卷角后再二次套铸完成,方能保证其铸成率。

  关于牺尊

 牺,汉代的《说文解字》释“牺,宗庙之牲也”。牺牲是指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也就是通常指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有牺牛、羊、猪等。牛在上古时期是祭祀的牲畜之一,与羊、豕号称“三牲”,因此在古器中牛、羊形尊被称为“牺尊”。而到了考古之风兴起的宋代,尊,正式成为高古酒器的称谓,而牺,也成了那些动物造型的祭祀酒器的一个代称。所以现在牺尊已成为相关动物甚至艺术臆造的各式神兽造型的酒尊的通称了。

尊,也作樽,是古代一种大中型青铜盛酒器。中国为传统农业大国,早在殷商的“青铜时代”,酒和酒器便已非常受重视和流行,并且成为一种体现古代礼制秩序、祭祀仪式活动里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古时青铜酒器种类繁多,铸造工艺繁复,造型独具匠心,美仑美奂,时常让后人惊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许多成为历史遗存中的艺术瑰宝。

 在各式青铜礼器和酒器中,尊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余还有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等),它盛行于商代-西周,春秋后期比较少见,但后世特别是宋明两朝的复古风潮期也多有仿古制作的作品。常规的尊,基本形制为:圈足,圆腹或方腹,饰有花纹图案,长颈,敞口(分圆口、侈口、方口),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就收藏一件方腹圆口的尊器—日己方尊。

日己方尊,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数四羊方尊与何尊了:

四羊方尊,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何尊,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除基本形制之外,还有一类是仿生鸟兽形状的异形尊,即鸟兽尊,种类也多,已出土的有鸮尊、凤尊、雁尊、象尊、虎尊、牛尊、羊尊、猪尊、马尊、鹿尊、犀尊以及一些形象经过神化改造、组合的异兽造型。因为用来盛酒,通常其造型是背上有开孔用来纳酒,口部有流用以倒酒,而且内部相通。牺尊就属于这一类。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jpg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牛尊.jpg

牛尊,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作为古人祭神的礼器,牺尊被在动物的具象原型基础上,经过古代工匠的艺术塑造和加工,铸成各种奇特造型的青铜成品,既是设计巧妙的实用器,也是宣示神权和王权的仪式祭祀器,还是珍贵非凡的艺术宝品和赏赐器。工匠们运用模铸、错嵌、焊接等不同手法,满饰结构繁复、有特定喻指的抽象华丽纹饰,或生动可爱,或狞厉肃穆,堪称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杰作,也是极具美学价值和人文考古价值的艺术珍品。

牺尊这种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自汉代以后就时有出土和记载。解放前多有流出国外,是以目前国内外的公私机构或私人收藏均时常见有,每有成为各大博物馆的国之重器、镇馆之宝。现遴选部分代表器物,以饗读者: 

上海博物馆牺尊1.jpg

春秋后期 牺尊 上海博物院藏

 该牺尊集盛酒、温酒为一体,为目前发现的青铜酒器中唯一的一件。其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经公认其为盖世瑰宝。这件牺尊的牛鼻上还穿有一环,说明了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

台北博物馆牺尊.jpg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牺尊

这件青铜牺尊,是距今约两千三百年时,战国中、晚期的作品。此牺尊颈上以椭圆形的孔雀石和绿松石嵌饰成颈圈,眉额上、鼻吻上亦嵌有孔雀石和绿松石,器身及面部以金属丝嵌饰几何形云纹,耳内有银嵌的龟形纹,工艺技术精细。商代即有的镶嵌工艺,在西周初期曾一度沉寂,至东周又再度兴盛,技术上也有新的突破,此器可说是战国时期青铜器。

   关于石鼓山

从周代开始,青铜时代的文明辉煌开始在中原大地兴起。宝鸡市古名“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数万件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中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2012年,宝鸡市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这是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经过两年发掘,共清理出商周墓葬15座,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中的高领袋足鬲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格外瞩目,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铸工精湛,装饰绮丽,也不乏形制新颖、造型异特之器,为商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当时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石鼓山西周墓地也因此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四号墓 东壁 壁龛

四号墓二号壁龛出土文物

 其中发现青铜礼器中这两件超萌的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除此之外,出土的球形体的凤鸟纹簋、龙纹簠等都是稀有罕见的发现,特别是大型龙纹禁及与之配套的方彝、卣、斗等酒器,则是首次由科学考古发现的禁与酒器的组合,这对认识和了解此类器物的使用和组合状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石鼓山凤鸟纹簋.jpg凤鸟纹簋

石鼓山龙文禁及其配套器物.jpg     龙纹禁

青铜龙纹禁是一种用于盛放酒器的扁平长方体青铜器,后人根据东周文献称其为“禁”。目前仅存的西周时期的青铜禁有3件,分别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2013年出土)。

石鼓山龙纹簋.jpg

龙纹簠

石鼓山乳钉纹四耳簋.jpg

乳钉纹四耳簋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