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绿釉瓶.jpg


 

绿釉碗.jpg

 

— 绿釉瓶、绿釉 

∣唐大足元年(公元701年)∣

∣1960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绿釉瓶与绿釉碗是唐永泰公主墓内的陪葬品,虽然经过一千多年岁月,但依然绿色盎然、光彩四射,色泽鲜艳,苍翠欲滴。从中可看出唐代高超的瓷器烧制水平。

绿釉瓷器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单色釉陶瓷,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真谛,又能让人们感受到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唐代斑斓,宋代素雅,元代辉煌,明清华丽,凝聚了中国古代陶瓷工匠们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

绿釉瓷是我国古代众多缤纷的传统单色釉瓷之一。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助溶剂的石灰釉,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传统的铜绿釉——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

宋代及之前的绿釉陶瓷器都是含氧化铜着色剂的石灰釉,以铅化物为助熔剂,低温烧成,在还原焰中釉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石灰釉在烧成过程中易垂流,故施釉较薄,在凸棱处挂釉更薄微露胎色。元明时出现铜元素绿色石灰碱釉,因石灰碱釉粘性好、不易垂流,故施釉较厚。明代中期烧造成功高温绿釉,但低温绿釉一直传承烧造。

早在汉代,中国工匠用铜做着色剂,便烧制出铅绿釉陶制品。从铅绿釉陶开始,低温绿釉的烧制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唐代是我国制瓷工艺飞跃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逐渐脱离前朝那种古朴的特色,勇于在釉色和造型上做出了各种尝试与探索,除了青瓷白瓷,还出现黑釉、黄釉、绿釉等各种颜色釉乃至花釉瓷器,体现唐人不薄素雅,更喜富丽的审美情趣;器物造型优美,形体饱满,展示出唐代丰满健实的艺术特色;具有异域色彩与趣味的器物造型的瓷器,则表现了对异域文化兼蓄并收的宏大气魄,代表着一种展现新的自信与进取精神的时代风格。

唐代官窑绿釉瓷器烧造比较成功。着瓷器工艺发展唐代一些地方窑口开始少量生产绿釉瓷,如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四川邛窑、湖南长沙窑,这时的绿釉已是一次烧成的高温绿釉,不过温度尚未达到1280℃。

宋辽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尤其辽绿釉比较多见,当时磁州窑和定窑等都有烧造,定窑所烧的绿釉被称为“绿定”,弥足珍贵。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都有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

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

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绿釉呈色多样,名称繁多,如孔雀绿、秋葵绿、湖水绿、葱心绿、瓜皮绿等新品种。另据《南窑笔记》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时为成化窑有,最佳。”这说明孔雀绿翡翠.绿釉在明成化年间的烧制成功。孔雀绿即“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最早在宋代的磁州窑有发现,其创烧于宋、元时期的民窑。

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色调丰富,原有品种“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烧造最为成功,尤其是用这种釉色装饰造型为瓜行的器物,更是弥足珍贵。雍正时期,瓜皮绿釉层肥厚滋润,绿中泛黄,似春天的柳叶。清时期的绿釉瓷器发色漂亮,其中郎窑绿、苹果绿极具代表性。

永泰公主的故事

唐永泰公主名仙蕙,字秾辉为唐中宗李显第七女,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701年其兄(兄长懿德太子李重润)及夫(魏王武延基,武承嗣长子,武则天侄孙),私议武则天内帏之事被杖杀,第二日死于难产,时年17岁,让人唏嘘不已。

李仙蕙最初封永泰郡主,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并号墓为陵。规格与帝王相等。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

这位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只活了十七年。 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但是关于永泰公主之死,有多种说法。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只是被封为永泰郡主。 十五岁的时候,以郡主身份下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 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

当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武则天宠信而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

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一直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 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 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

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

公元701年一天,李重润和武延基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 

根据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铭记载,701年其兄李重润及夫武延基私议武则天内帏之事被杖杀,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更有专家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

《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也就是说被迫自杀。

《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则是毋庸置疑的。

仅仅四年后,即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了张氏兄弟。

中宗李显复位登基后,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当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 况且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又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所以李显在重新登基后,号墓为陵,追封死去的女儿,使她享受生前没能得到的荣耀与恩惠,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经此一劫后,十七岁的李仙蕙也许会明白,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永泰公主墓是乾陵陪葬墓之一,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

永泰公主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铜器等珍贵文物计1000余件。特别是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鲜艳,文饰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陶瓷工艺水平。

墓内壁画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前墓室象征客厅,壁画以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为主。这些手中拿着各种生活用品的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有的似乎在点头赞许,有的则在环顾四周,他们仿佛正行进在路上,准备去侍奉主人。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鸟;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满天星斗,颗颗在天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由于千余年来雨水带着泥沙顺盗洞而下,使许多精美的壁画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幸存的壁画却不失为唐代绘画的精品。后墓室停放着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的庑殿式石椁,中间有门,两边各一名守门侍女。石椁内外均刻有线刻画,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熟练,十分精美。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永泰公主墓(外) 

 永泰公主墓(内)

 永泰公主墓壁画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