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孝陵墓志.jpg

孝陵墓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1994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陈马村北周武帝孝陵出土∣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该墓志主人为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墓志为石灰岩质,志面阳刻篆书三行9字:“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气势磅礴。

1994年对孝陵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北周孝陵成为陕西省抢救发掘的第一个皇帝陵墓。

孝陵

孝陵为北周高祖武皇帝(北周武帝)与皇后阿史那氏合葬墓。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陈马村。

孝陵在1993及1994年接连被盗严重,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考古所1994年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北周孝陵是陕西第一个发掘的皇帝陵墓。

虽经多次盗掘,但孝陵出土物仍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数百件之多。其中有各类陶俑150多件、陶瓷器近40件、玉器8件、铜带具1套、金器21件及志石2合。

金器中的“天元皇太后玺”尤为珍贵,纯金制成,重 802.56 克 , 玺与纽分模合铸后 ,再用榫卯镶嵌而成 , 工艺十分精美 , 玺为獬纽 , 玺面正方形,长 4.45 厘米,宽 4.55 厘米,厚 1.95 厘米,合纽通高 4.7 厘米,玺面篆书阳刻“天元皇太后玺”大小不一的六字,章法独特,世所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天元皇太后玺.jpg

天元皇太后玺

“天元皇太后玺”是北周武帝孝陵的陪葬品,在孝陵被抢救性发掘前与武德皇后墓志被盗,直到1996年的严打斗争,咸阳市渭城区公安分局获悉其线索后,马上由文物派出所专案侦破,经13天的连续作战,才使这件稀世珍宝完好无缺地回到国家手中。

二合志石,一为“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一为“周武德皇后志铭”,志面阴刻“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甲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祖谥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

天元皇后墓志铭

北周自孝闵帝宇文觉开始,历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共5帝,25年而灭亡。《北史》和《周书》关于北周帝陵的记载极为简单,仅可知孝闵帝葬静陵、明帝葬昭陵,武帝葬孝陵,宣帝葬定陵,静帝葬恭陵。但具体位置不详,加之北周帝陵不封不树,地面没有标志,也无石刻仪卫,陵园建筑等,岁月流逝,后世全不知其踪迹了。孝陵的发掘和发现,为我们寻找北周其他四座帝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为南北朝时期北周高祖武皇帝(又称北周武帝,北周第三位皇帝),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第一位皇帝,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傀 儡皇帝。)和周明帝宇文毓(北周第二位皇帝)异母弟,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幼年便知道侍奉双亲至孝,而且聪明敏达有气度,深的宇文泰喜欢。

武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有作为的皇帝。继位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富国强兵。

在政治上他几次下诏释放奴婢和杂户,解放社会生产力;

在军事上废除自西魏以来府兵完全由鲜卑人充当的民族限制,吸收广大汉族人民参加军队,扩大了兵源,加强了军事力量,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禁佛、道二教,罢沙门、道士,皆令还俗,使数百万寄生的僧、尼、道士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事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国家收入;

颁发《刑书要制》严惩贪污盗窃;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提倡节俭,常穿布衣,寝布被。其在位时后宫不过十余人,拆除华丽宫殿,将建材赐予贫民。

宇文邕在位期间,灭北齐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唐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北周宣政元年六月丁酉(初一)日(公元578年6月21日),周武帝率军伐突厥,因病还军长安途中病死,终年三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一代天子,求亲8年,始得迎娶皇后归

“天元皇太后”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氏,作为一代天子的周武帝为迎娶这位皇后竟然费了一番周折。

阿史那氏是当时突厥可汗的女儿,貌美贤淑。周文帝与可汗结盟,以对付北齐,可汗将女儿许配给周武帝,后来又后悔了。周武帝即位(公元 560 年)以后,多次派人前去迎亲,都无果而返。公元 565 年,周武帝派大臣率 120 人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再次迎亲,可汗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答应,迎亲队伍苦苦等了三年,直到公元 568 年,因为有一次天气突变,雷电交加,大风吹坏突厥人居住的帐篷,可汗以为是遭到天遣,感到十分害怕,才以礼送女儿随使者归周。从周武帝即位迎亲算起,为娶阿史那氏整整花了八年时间,当然武帝是为了加强联盟,统一北方,史书对她评价曰:后有姿貌,善容止,帝深敬焉。被封为武德皇后。公元 578 年,武帝驾崩,周宣帝即位,尊武德皇后为皇太后,不久,宣帝不堪隋国公杨坚威逼,传位于太子,即周静帝,宣帝自称“天元皇帝”,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

天元皇太后玺”正是阿史那氏被尊称为“天元皇太后”时所用之玺。这位曾历经三朝的皇后,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卒后与武帝合葬孝陵,她生前享有的“天元皇太后玺”金印也一同随葬。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国宝”和关于它的许多故事流于后世为人们所称赞。

关于古代印玺

“天元皇太后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皇太后金印,而在其之前的西汉“皇后玉玺”为最早的皇后印玺,为白玉印。

古文献记载,我国古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官印、私印皆称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除此之外的均称“印”,并对官印作了严格的规定,以不同的印纽、形制和质地,代表不同的官位品级。至汉代,玺印制度渐趋宽松,皇后、诸王、王太后之印亦可称为玺,虽仍规定皇帝用玉玺螭虎纽,皇后用金玺螭虎纽。“天元皇太后玺”金印则正好符合皇后之玺金制这一规定。

当然并非所有玺印都是如此,如1954年陕西宁强阳平关出土的东汉“朔宁王太后玺”为金质,龟纽;而西汉“皇后之玺”为白玉质,螭虎纽。

朔宁王太后玺.jpg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