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琱生鬲.jpg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解放前在陕西省扶凤县出土。内有铭文“琱生作文考仲尊鬲,琱生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琱”注音为[zhǒu])。

与琱生鬲同一做器者还有五年琱生簋[guǐ]、六年琱生簋、琱生尊等青铜器,都有铭文,是记述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三器联读,为人们提供了西周晚期一个贵族向国家司法人员行贿的鲜活案例:在2800多年前(西周厉王五年,公元前873年),一个名叫琱生的贵族,因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多次被人告发。朝廷指派大臣召伯虎督办此案,琱生便向召伯虎行贿并解决此事。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案件成为有据可查的华夏第一行贿案。

一个古代版的三季连续剧青铜器剧本

六年琱[diāo]生簋[guǐ]

高22.2厘米,口径21.9厘米,足径18厘米,盛食器。传清代陕西出土,1959年张少铭先生捐赠,贵族琱生为其祖先制作的宗庙祭祀时使用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六年琱生簋的造型别致,甚为罕见。器体侈口浅腹,腹壁较直微鼓,底稍收敛,下有喇叭形高圈足,圈足高于器体而外撇。腹两侧有鸟兽形双耳,较粗壮,有垂珥,但已残损(五年簋耳下有外折的垂珥,长度与耳相当)。腹及圈足的前后面各有一道扉棱。通体以云雷纹填地,饰宽带组成的变体兽面纹。簋通体黝黑,造型美观大方,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六年琱生簋铭文.jpg

器底铸铭文11行104字。铭文所记史实,与《史经·召南·甘棠》所记同,可互为印证。过去曾将其命名为“召伯虎簋”,实际上作器者为琱生,因而现订正为“琱生簋”。

【铭文】隹(唯)六年(四)月甲?(子),(?)王才(在),白(召伯)虎告曰:余告庆。曰:公氒禀(厥廪)贝,用狱?为白(伯),又(有祇有)成,亦我考幽白(伯)、幽姜令,余告庆,余(以讯)有(司),余典(敢)封,今余既(讯),有?(司)曰:令,今余既一名典献,白(伯)氏(则)报璧,琱(周)生(奉扬朕)宗君其休,用乍且(作朕祖召)公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宝,用亯(享)于宗。

铭文大意: 六年四月甲子这天,身为周王重臣的贵族召伯虎突然亲自驾临琱生家中,对琱生道喜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拜托我的那场官司的事(田产纠纷案),如今我已经替你摆平了,你大可放心好了。琱生听了召伯虎的话,如释重负,顿时眉头舒展,立即命家人摆酒设宴,款待召公。宴会上,琱生将家藏的一件价值连城的玉璧赠予召伯虎以示感激。

五年琱生簋

五年琱生簋.jpg

五年琱生簋通高20.8cm、口径19.5cm。五年琱生簋早年流失美国,现藏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形制、纹饰与六年器琱生簋相同,惟耳下垂珥较六年琱生簋保存完好,双耳下带有完整的有上卷形垂珥,长度与耳相当(六年琱生簋垂珥已残损)。器底铸铭文11行104字。

【铭文】隹(唯)五年正月己丑,琱生又(佑)事,(召)来合事,余(献妇)氏(以)壶,告曰:(以)君氏令曰,余老止公,(仆庸)土田多?,弋白(伯)氏从(许),公(宕)其参(叄),女(汝则宕)其贰,公(宕)其贰,女(汝则宕)其一,余(惠)于君氏大章(璋),报(妇)氏帛束、璜,白(召伯)虎曰:余既(讯),我考我母令,余弗(敢乱),余或至(致)我考我母令,琱(周)生堇(则觐)圭。

铭文大意:周厉王五年正月,琱生因田产纠纷,送厚礼给同宗的宗族长君氏(召伯虎父母)夫妇,给召伯虎的母亲送了一把青铜壶,送召伯虎父一个朝觐用礼器大玉璋。召父是朝廷中的大官,即铭文中称之为“宗君幽伯”的。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草拟了一份解决纠纷的方案,希望君氏在朝为官的儿子召伯虎帮忙解决问题。又送召伯虎一件朝觐用的礼器圭。

五年琱生尊

琱生尊.jpg

单尊通高31厘米、口宽32.5厘米、腹深29厘米、腹底径14厘米。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 尊呈淡绿色,美观大方,形态比较特异:口沿向外翻开,微束的颈部饰有重环纹,腹直而下收,上饰粗犷的三角纹。

当时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这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两器为同铭,每篇113字,与传世的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又称召伯虎簋)记述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为理解该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了新的金文资料。

【铭文】:隹(唯)五年九月初吉,召姜以琱生五寻壶两,以君氏命(令)曰:余老,止我仆庸土田多刺,弋许。勿变散亡。馀宕其三,汝宕其贰。其兄(公)其弟。乃余大璋报妇氏,帛束、璜一,有司登两。屖琱生对扬联宗君休,用作召公尊鍑,用蕲通禄得屯霝终,子孙永宝用之享。其又敢乱兹命,曰:汝事召人,公则明亟。

琱生尊铭文.jpg

铭文大意:琱生尊记述了厉王五年九月,召姜以其夫君氏的名义下达了关于解决田产纠纷的命令,与琱生之前草拟的方案基本一致,事情朝着有利于周生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自古重视编史记事,一部二十四史写尽华夏五千年文明历程。夏商周三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史书记载甚为简略,不少人怀疑其真实性。金文同甲骨文一样,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在证史、补史、纠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西周金文相比商代金文和东周金文,篇幅长、记事详,为我们重构西周历史、还原西周社会面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