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釉瓜棱执壶 —
∣北宋(960-1127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青釉瓜棱执壶 —
∣北宋(960-1127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执壶为一件耀州窑瓷器,一级文物,小口翻唇、细颈、鼓腹,有对称的长流和曲柄,壶身被八条内凹棱分隔,区间内凹。执壶表面施青釉,釉面均匀干净,晶莹透亮,器型规整、工艺精细。壶是酒具,南北瓷窑普遍烧制,有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等式样,但八棱壶较为少见。
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唐宋绘画上经常会看到执壶的元素。
唐前期执壶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
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这时期执壶式样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
鸡首壶
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流行的一种瓷壶
五代至北宋执壶壶身渐高,通体多压4-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并多有注碗相配。
元代执壶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之后,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时,越窑、长沙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繁昌窑、磁灶窑等均大量烧造。元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器为多,龙泉窑也生产部分青釉制品。
玉壶春瓶
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耀州窑和耀州瓷器
耀州窑是中古时期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窑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旧称铜官,宋代属耀州治,故得名。耀州窑的烧瓷时间较长,始于唐,讫于元初。早期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中后期则以烧制青瓷为主。宋《清异录》、《老学庵笔记》、《清波杂志》、《元丰九域志》,元《辍耕录》,明《耀州志》,清《耀州续志》、《大清一统志》与《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都对耀州窑有所记载。耀州窑虽然是民间窑,但也曾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至徽宗崇宁年间 (1102~1106) 约 30 年的时间里烧制宫廷贡瓷。《元丰九域志》卷三记“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也有关于耀州贡瓷的记载。在耀州窑址的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刻有龙纹、“龙”字的贡瓷残件。1953年,北京广安门基建工地也出土了很多耀州窑青釉刻龙凤纹盘、碗贡瓷碎片。耀州窑址的发掘资料也表明,宋代是耀州窑的大发展时期。
图:北宋耀州窑刻花盘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分别是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一件成品的制作还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工拉坯、手工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十七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分别由掌握相关技艺的“匠人”负责完成。
图:五代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国宝级文物
耀州青瓷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纹饰刻画非常清晰、“刀刀见泥”,早、中、晚期又各有不同。一般来讲,宋代早期耀州窑瓷器的装饰以刻花为主,纹饰较为简单,线条宽粗,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纹等较为常见。花纹局部不加任何装饰,图案简朴。纹饰大部分装饰于器物的外壁。中期耀州窑的刻花进入了成熟阶段,无论是装饰技法还是题材,均较早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纹饰由早期的外壁转向内壁,纹饰结构也较早期更加复杂,而且在纹饰的制作技法中实现了刻划并用,使图案的立体效果进一步加强。刻花技术的成熟,使耀州窑的印花工艺也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并成为宋金两代广为流行的装饰。晚期,耀州青瓷因器制纹、不拘形式,纹饰潇洒自然,生动逼真。常见以水波微底纹,上饰荷花、游鱼、鸳鸯等,仿佛在一泓碧波荡漾的清水中自由地摇曳、游动,清新优美,栩栩如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婴戏纹,如梅竹戏婴、松竹戏婴、缠枝戏婴纹等,水波纹中,除长波段同心圆式的排列继续使用外,平行弧形复线组成的水波纹成为晚期耀州窑青瓷特有的纹饰。
图:上海博物馆藏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瓶
耀州窑的产品以生活日用品为大宗,饮食具、寝具、照明用具、妆具、供器等应有尽有,有碗、盘、带、盏、盏托、瓶、罐、壶、盒、炉、香薰、钵、洗、盆、灯、注、注碗、枕等。器形也很丰富,有荷叶式、花瓣式、瓜棱式、六方式等,在宋代同期瓷窑中品类之多居上。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瓶,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瓶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代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是耀州青瓷的代表作。以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瓶为例,它高19.9厘米,口径6.9厘米,平口、短直颈、丰肩、圆腹,下腹弧线内收,裹圈足。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牡丹花四朵,枝茎缠连,花叶丰茂,花朵盛开,胫部辅以双层莲瓣纹。以匀润的青釉覆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耀州窑刻花青瓷中瓶器较少,此瓶造型端庄秀丽,装饰构图饱满,布局得体,线纹流畅,刻绫处积釉色深,使花纹突起,有浅浮雕的美,是耀州窑刻花青瓷中的罕见的精品。
图: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瓶
图: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扣青釉刻花葵口钵
图:陕西历史博物院藏 青釉罐
另外,耀州窑不止黄堡镇一处,还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整个耀州地区都是当时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民间窑的影响也很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耀州青瓷外,它的工艺和技法还传到了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以及广东的西村窑和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窑系。
金元兵灾后,耀州窑走向衰落,纹饰日趋简化,工艺日渐粗糙。如今,耀州窑产区各窑场均已停产,唯有陈炉镇窑的烧造还在延续,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陈炉镇的十一个村庄几乎家家烧瓷,被誉为“陈炉不夜”。但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陶瓷业正在不断走向萧条,耀州窑这一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亟待更多人的关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