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低碳环保是当下最流行的理念之一,然而大多数现代人或许并不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西汉彩绘雁鱼铜灯就是一件充分体现环保概念的杰作。

彩绘雁鱼铜灯.png

—  彩绘雁鱼铜灯

∣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 1985年出土于陕西榆林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 ∣

∣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提起油灯,大家总会想起那矮矮的灯盏,短短的灯芯,在漆黑的暗夜中摇曳着微弱的灯光。但是这件彩绘雁鱼铜灯可绝对不是那么简朴的造型。

这件雁鱼铜灯的造型十分别致,属国家一级文物,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整个灯为一只鸿雁伫立回首衔鱼的形状。

灯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组成,可拆卸便于清洗。通体彩绘红、白二色。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灯罩两片,灯盘带鋬,两片弧形板灯罩插入灯盘内的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不仅可以防御来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古人照明采用的动物油脂和蜡点燃后会产生黑烟, 烟中带有烟炱和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不但会带来难闻的异味,还会造成室内烟雾到处弥漫,污染室内空气和环境时间长了会熏黑房屋以及屋中的物品。而雁鱼铜灯很好地解决了烟雾的问题。为了减少灯火烟尘的污染,雁鱼铜灯设置了一个过滤烟尘的装置:整只鸿雁都是中空而相通的,雁腹内可盛清水,灯油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最终溶于水中,从而减少油烟污染,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人类最早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居然就这样举重若轻地体现在了小小的灯具身上。

在汉代,鸿雁是传递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鸟,鱼是“余”的谐音,寓意生活富足有余。鸿雁衔鱼的造型体现了汉人的美好愿望,遍施的华彩则反映了汉代的审美时尚。

铜灯构思精巧别致,科学巧妙的设计体现出汉人的聪明才智和环保意识,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和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据称为世界最早环保灯具。

汉代璀璨的灯具艺术

汉代是中国历史无比光辉灿烂的时代。具体到汉代艺术而言,既有对前代艺术的总结,也有对后代艺术的开启,在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灯,古代照明器具。青铜灯出现于战国时期,而盛行于汉代。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最著名的当属长信宫灯了。灯的样子很多,较普通的是有圆盘,盘内有钎,盘下有柱,柱下有圈足;也有盘下作雁足状的,盘用来盛油或插烛。另有一种灯自铭为“行灯”,它圆盘边有把,盘下有三短足。青铜灯最富感染力的当属那些铸成人形、禽形、兽形、树形的艺术造型灯。

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它属于汉代的一种釭灯。釭是指导烟管,釭灯就是带导烟管的灯,又可简称为釭,是汉代新创制的一种灯具。汉代灯通常被做成人形、动物形和器物形,其导烟管有单管和双管两种,都能将烟气导入灯腹内,使室内减少烟炱而保持清洁。灯盘一般带有灯罩,灯罩由两片弧形屏板构成,每片屏板的宽度为半个圆周或超过半个圆周,合拢成圆形。其作用除配合导烟管控制灯烟的污染外,还可以根据风向和使用者的要求,随意调节屏板的开合方向和开启程度,从而达到挡风和调节光亮度以及光照方向的目的。

灯具的各部分构件均能拆卸,便于清除灯内烟垢。釭灯是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构思设计巧妙合理,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南北朝时,这种灯具仍为人们熟知,经常在诗文中被提到。到了唐代,人们可能还使用釭灯,或者至少还了解这种类型的灯。唐代以后,这种灯型则湮没不存。

在凝聚华夏先人智慧结晶的众多发明创造中,灯具的发展在汉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构思精巧别致的雁鱼铜灯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它与著名的西汉长信宫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实用功能、优美造型、科学的环保理念有机融合,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特别是联想到西方世界一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这一点,汉人在铜灯身上迸发的智慧光彩更是让今天的我们感觉钦佩和骄傲。汉代青铜灯具设计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世界灯具史上无法忽略的华彩篇章。而它在彩绘、造型和装饰上的设计,又散发出一种汉代社会所特有的大气与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使之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汉代的审美风尚。

长信宫灯.jpg

长信宫灯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除了青铜灯具,汉代的陶灯也同样造型精美,别具一格。


东汉绿釉陶孔雀灯 

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县汉墓,通高89厘米,重10.395千克。此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通身施翠绿色釉,胎质红色。灯自下而上共分三层,第一层下端底座呈喇叭形,上托一折唇平沿大灯碗,碗沿上有对称的四个小孔,各插一支小灯盏,小灯盏外侧附柿蒂形花。第二层底座上大下小犹如罐形,其上灯碗口略小于一层,其余与第一层无异,第三层底座似钟形,上塑出一昂首开屏的孔雀,孔雀背驼一盏灯。因通身有九个灯碗可以同时点燃,所以又称“九连灯”。成语里火树银花的场景是不是就在眼前呢?

绿釉陶孔雀灯造型大方气派,造型生动,构思奇巧,颇具想象力,色泽亮丽,制作精良,极具时代特色,为汉代灯中的精品,是历代灯具所不能及的。

除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雁鱼铜灯外,国内出土的汉雁鱼铜灯还有两件,一件是1985年在山西平朔照十八庄汉墓出土,现被藏国家博物馆收藏。另一件是山西省襄汾县吴兴庄出土的,现被山西博物院收藏。

西汉雁鱼铜灯

通高53.8厘米,长31.3厘米,盘径10.5厘米

1986年襄汾县吴兴庄出土,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雁鱼铜灯—国家博物馆.jpg

彩绘雁鱼铜灯

通高52.6、长34.6、宽17.8厘米 

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