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CF6A1871.jpg

三彩四孝塔式罐

∣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契苾明墓∣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三彩四孝塔式罐仿舍利塔制作而成,为初唐至盛唐时器物,是俗家孝子在佛教的影响下追念祖先、以示孝心的一种表示。通高50.8厘米,腹径15厘米。造型与纹饰奇特,为唐三彩中罕见之物。

罐整体分罐盖、罐体、底座三部分。盖为塔形,盖上浮雕山川,顶作宝珠形。

四孝罐罐盖.jpg

底座上小下大,呈喇叭状

四孝罐底座.jpg

罐体被分为三个层次装饰:

肩部贴塑流云纹四组

四孝罐肩部.jpg

罐体腹部圆鼓,下腹有一凸棱,将腹部分割为两个区域

凸棱下方浮雕四个兽面,兽面下方罐底部饰以浮雕仰莲与底座相接。

四孝罐下腹.jpg

凸棱上方一周浮雕山峦、人物、云朵四组,并刻有相应题记,文字均为阴刻,题记以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为题材,分别为:

第一组二人,刻“曾子抚琴悦父”的故事;

第二组三人,山左侧二人,右侧一人,均站立,刻“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

第三组二人,男站女坐,刻”曾子汲水济母”的故事;

第四组二人,一男子站于山右,一老妪盘坐于山左,刻“郭巨埋儿养母”的故事。

这四个故事都是《二十四孝》中的事迹, 故事生动感人,装饰在器物表面,目的是教育和感化世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是没有“孝”的成分的,而在这个三彩罐外形仿舍利塔制作,具有强烈佛教色彩,在三彩塔式罐上出现有关“孝”的因素,说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与汉文化的种种元素结合,逐渐汉化,最终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现湖北孝感市)。而著名的黄梅戏曲《天仙配》,便是依此创作的。



郭巨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曾子抚琴悦父

曾参随父亲曾皙到山脚下瓜地里耕作。曾参初学乍练,手脚生疏,稍一不慎,把一棵肥壮的瓜苗锄掉了。曾皙回头一看,十分生气,声色俱厉地顺手拿起木杖就打儿子。曾参没有逃避,反而顺从地趴倒在地,任凭父亲责打。

曾皙渐渐息怒,回家之后,担心打伤了儿子,便悄悄到书房门外窥视。曾参知道父亲走过来了,便忍住肉体剧痛,抚琴而歌。曾皙看后,才放下心来,缓步又走回屋去。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