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金怪兽.jpg

—  金怪兽 

∣ 战国—汉(公元前5世纪-公元220年) ∣

∣ 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匈奴墓内 

∣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高11.5厘米,长11厘米,重160克。纯金质。

怪兽为鹰嘴兽身。大耳环眼,头生双角。每角分四叉,叉端各浮雕有立耳环眼鹰嘴怪兽。怪兽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金怪兽身驱及四肢上部满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刻划成鬃毛。

怪兽出土于神木县,因为古代这一带一直有匈奴在活动,所以被认定是匈奴使用的器物。

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人们不知它究竟是什么动物,所以称为“怪兽”。

金怪兽角.jpg


金怪兽角2.jpg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

这件金怪兽造型奇特,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非常精湛,金怪兽通体使用厚约0.12厘米的金片捶揲制成,体内中空,它的角、尾、托座都是单独捶揲焊接而成。同时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雕工考究,全面反映了匈奴金银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被誉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

怪兽立体圆雕,腹下开口,体内中空,表壳较薄。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及身体构造,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

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动物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民族习俗有关。所以善于体现动物题材是匈奴文物的一大特点,在众多的动物饰件中,以这件金怪兽的造型最为独特,它显示了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至今人们仍未弄清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

有些学者推测,这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怪兽形象,应与神话传说有关。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区无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从这里描绘的“无草木,多沙石”的自然环境看,这则神话当产生于北方游牧民族中。

蛊乃不死之虫,雕是一种猛禽,蛊雕的形象与此金怪兽相似,因此,这件金怪兽有可能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蛊雕。以之作为冠冕顶饰,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

与金怪兽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对银虎

汉银虎.jpg

银虎

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匈奴墓内,共出土银虎一对,形制相似。通高7厘米,长11厘米,用银片锤压成型。虎四肢前后交驻作低头行进状,虎爪充满力度,头颅突出躯干之外,宽而圆的头部,小耳紧紧贴于脑际,体饰凸棱纹以像征虎身上的斑纹,使银虎看起来真实灵动。怒目圆睁,作缓步逡巡八方之状,既反映了匈奴人在辽阔的草原上与虎豹相争的现实,又反映了匈奴人豪迈的天性。

古代匈奴

西汉时,我国与周边及域外各民族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往。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经历了战争——和亲——战争这三个历史阶段。西汉初期,匈奴经常袭扰汉朝北部边境,但当时国力不支,无法对抗,多采取防御战略,并采取和亲方式来稳固边防。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大,军事力量加强,尤其是骑兵作战能力的提高,西汉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并取得了骄人的胜利。

1972年咸阳市杨家湾汉长陵陪葬墓出土了三千件彩绘兵马俑,共有骑兵 583人,步兵1965人,指挥车一辆。骑兵组成六个方队,有甲骑和轻骑两类。

西汉彩绘兵马俑.jpg

汉彩绘兵马俑

1972年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原地区最早组建骑兵,是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先以“胡服骑射”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

杨家湾兵马俑坑中骑兵与步兵方阵被分置在不同的俑坑里,表明骑兵已作为一个独立兵种而存在。汉武帝正是依靠这些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奴,这也是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战胜游牧民族。

通过匈奴人遗存的文物可以看出,他们所创造的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