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想到《道德经》,想到西游记里白发如雪、白眉垂鬓、白须垂膝的“太上老君”的造型,但他究竟是一个什么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目睹一下这位圣人的“芳容”。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
老君像雕造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741年,原立于临潼骊山华清宫朝元阁内,由西域著名雕刻家元伽儿专为唐华清宫骊山上的朝元阁所镌(juan)刻。1963年,朝元阁遭遇雷电之火,老君像被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至今。
老君像高193厘米,宽145厘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圆雕手法,凝重的刀法凸显出白玉的细润。老君身着开襟道袍,腰束锦带,正襟危坐在石台之上。形象雍容恬静,慈祥端庄,美须冉冉,双目深邃,似凝神静思又似吟诵道法,显得温厚肃穆,气宇轩昂。老君像身下的台座分为三层,上层为长方形,略有残缺。中层为束腰方台,仿效佛教仰覆莲须弥座,四面雕有莲花纹图案,花瓣丰满,象征了圣洁和长寿;下层基座饰以众多的变形牡丹花图案,造型精美圆润,手法精工洗练,图案布局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寓意着富贵吉祥,雕像双手及发髻部分虽已残缺,但造像神态逼真,堪称道教造像的国宝级精品文物。
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老君即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创始人, 被尊为道教始祖。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乃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影响华夏,享誉世界的文化巨擘。
在2004年,中国的国务院新闻办向世界宣传的五大圣贤,其中就有老子。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十分信奉老子学说的正确,和其中蕴藏的普世价值的非凡,他最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他还著有多卷本的《中国科技史》。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所以,有专家认为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在世界上老子被尊奉为“东方巨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 所以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
老子存世有著作《道德经》,虽五千言,却博大精深,囊括万殊。《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而《论语》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教“儒释道”中儒家的创始人。号称“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却视老子为师。
孔子在一次拜见老子后,感慨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史记》也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尊贵的出生也不能躲过历史的风雨
老君像背后的历史传说
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强化统治地位,亲信道教,加封老子为玄元皇帝,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于唐玄宗,于开元天宝年间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雕成而进贡朝廷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大都崇尚道教。特别是在唐代,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唐高祖李渊自诩为老子的后裔;太宗李世民在夺位之时,也是请道士作为自己的谋士;另有《令道士在僧前诏》,以此确定道教的政治地位。高宗李治,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李隆基更是大力推崇道教,开元二十九年,以自己梦见老子为由,在骊山《长生殿》旁兴建《朝元阁》供奉老子,于是也就有了这尊精美的老君像。
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玄宗,邀功请赏,于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运来白玉,邀请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雕凿此老君像,进贡朝廷。
在当时可谓是朝野轰动,宫廷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王维还留有诗句纪念这一盛事。老君殿被立于骊山,玄宗为了保证殿宇的安全,成立了专门机构,设置官吏和管理人员,负责庙宇的各种事务,接待安排有关祭奠活动,守卫殿内供奉的白玉老君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目睹了玄宗在骊山华清宫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奢华生活后在回奉天的途中,看到百姓饥寒交迫,地方官员催粮逼税的悲惨场景含愤写下的诗句。
仔细端详老君造像,面目圆润饱满,面颊全无男性的髯须印记,可能是因为损毁的缘故,但既使长髦飘飞,仍能感到老君此面相温润细腻的文秀之气,也似乎洋溢着女性的妩媚。据说是因为参照杨贵妃的容貌雕刻而成的。
可安禄山最终却发动了叛变,世称“安史之乱”。 年迈的皇帝不得不仓皇出逃,叛军攻克潼关,冲入骊山,华清宫遭焚毁,连带着这精美的,安禄山特意巴结,或称麻痹唐玄宗、杨贵妃的石雕艺术品也留下了残痕斑斑。正身和莲花座也被烧裂,双手也断落遗失。
到宋时只存这尊像立于荒阁之中。道士为保护该尊造像,在其外面敷上一层泥,装了个木手于腕下,玉雕变成了泥塑,所以至今仍能保存下来,直至后来翻修此观时被重新发现。
时间的长河总也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当年的霓裳羽衣,惊雷战火,早已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而这尊白玉质地的老君像却依然平静地端坐在石台之上,他那安详的神情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华清宫中那些动人的,愤怒的,可悲的故事;同时,他那端庄、肃穆的美在向人们展示着大唐这个多姿的时代所拥有的高超的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