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71213171452987.png

— 骑驼乐舞三彩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骑驼乐舞三彩俑是一件丝绸之路畅通繁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代表作品,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出土于西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包含着浓郁的“异域情调”,他反应了盛唐时期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也表现出唐代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唐代百戏留下记载的有盘杯伎、吞剑伎、猕猴缘竿伎、透飞梯伎等。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他们除自主演出外,也可让人们花钱雇演。唐玄宗曾“召两市杂戏以娱贵妃”。骆驼载乐节目集杂技和马戏于一体,有两个看点。其一,双峰骆驼身高一般2米左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公斤,驮载5个成年男子需训练有素。其二,5位艺人在驼背没有围栏的平台上载歌载舞所展现的高难度技艺。唐代高空平衡技巧的表演水平很高,幽州胡女石火胡能站在十层叠放的彩绘坐床上如履平地。唐人的驯兽水平也不一般,披挂华丽的马匹会在玄宗生日时,为他衔杯祝寿,甚至还有舞象、舞犀这种大型动物的演出。所以,骆驼载乐这种节目,在长安一定大受欢迎,西安中堡子村唐墓也出土过类似的作品。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曹国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纲都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宪宗元和时,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玄宗开元时,康国、史国均造使献胡旋女子。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无独有偶,在陕西博物馆里收藏一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的也是在骆驼上进行乐舞表演的场景,起艺术表现力更为精美。

载乐俑2.jpg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高48.5厘米。

骆驼站立在长方形底板上,体态雄健,昂首张口。驼背上搭一圆垫,垫上架一平台,平台上铺菱形方格长毯,色彩斑斓,长毯周围垂绿色流苏,上有8个乐舞俑,7男乐俑和1女舞俑。

7位男乐俑面朝外盘腿环坐于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个个神态坦然,似乎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当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80122102906276.jpg

女舞俑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微上扬,神态优雅、自信,她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

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充分展现了中外文化融合的情形,是丝绸之路文化交往的最好见证。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