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 薪火相传
兵马俑的代“言”人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后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如何让秦俑瑰宝活起来,更好的发挥陈列展品对后人的教育作用,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讲解水平、服务态度等十分关键。从1995年至今的24年间,秦陵博物院每年冬季游览淡季时,都会组织讲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了一批金牌讲解员、资深讲解员和年轻骨干讲解员。此举受到省内外乃至全国博物馆同行的认可,成为业界品牌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全国讲解员培训班的现场观摩教学点,吸引了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的省内外多家博物馆前来学习培训。
通过严格培训,让讲解员必须熟知历史、考古、雕塑艺术、文物保护修复等知识,还要了解相关风俗民情、传说典故等,把观众当朋友,把秦兵马俑当朋友,才能在讲解中做到因人施讲,让沉睡的兵马俑“醒”过来,让文物“活”过来。
一次精彩的讲解,也许会令观众终身难忘。每一次接待外宾时,都需要根据贵宾的国别、风俗、习惯、兴趣及要求设计出最佳接待方案和应变措施,在每个环节上都体现出高质量、高层次的接待水平。近年来,社教部接待过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印度总理莫迪等外国首脑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两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和阿祖莱、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等宾客200余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2013年6月,90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秦陵博物院,他仿佛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一路认真听着讲解,不时提出问题,讲解员金凯对答如流。参观结束,基辛格将轮椅转向俑坑,凝视着成排成行的兵马俑说:“我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老朋友们了。”然后,他转向讲解员金凯,由衷赞叹:“你是导游中的NO.1。”
执着坚守 薪火相传
秦陵博物院很多讲解员在秦陵博物院一坚守就是20~30年,如今依然活跃在讲解一线。社教部主任何宏在社教岗位上工作了32年,讲解员金凯已有32年讲龄,马灵芝、郑芸菁、韩东红、张银玲已有24年讲龄。社教部副主任任浩东、农茜已在社教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如果没有博物馆情怀,如果不热爱讲解工作,绝对不会有这份执着的坚守。
秦陵博物院讲解员在历年全省乃至全国举办的讲解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2017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中,讲解员郑絮斐、齐文静分别获得中文专业组和英文专业组第一名,秦陵博物院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在2018年的“陕西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中,中日双语讲解员张志威获最佳大使称号。
庞大的参观人数,催生了志愿者队伍的成长。从1998年开始,志愿者服务便从最初单一展厅讲解扩展为展区通讲、定点讲解、观众调查、数据统计、检票服务、教育活动辅助等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工作。
十余年来,秦陵博物院已培养长期志愿者近千名,短期志愿者4000余名。通过安排资深讲解员授课、现场示范指导,参加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博物院国际志愿者进行英语沙龙、讲解词辅导等多种形式培训,有效提高了志愿者服务能力与文化素养。
自2004年起,秦陵博物院与国际志愿者组织——英国I-TO-I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了国际志愿者服务工作。迄今已有英格兰、爱尔兰、美国、加拿大等不同国家50多名国际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特长,在秦陵博物院开展咨询导览、文化讲座、英语沙龙、翻译资料、培训外语讲解员等国际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社会影响。
此外,2015年秦陵博物院在全国文博社教领域独创性地推出“社会教育文库”,将社会教育的讲解词、观众调查、志愿者管理、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编辑成书,文库目前已出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资料汇编》等7册202万字,既提升了人员业务水平,也为整个博物馆社教工作提供了借鉴,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