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4202413904.gif


日己觥.jpg

— 日己觥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公元前9世纪中叶)∣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日己觥1963年在宝鸡扶风县齐家村出土。通高32厘米,通长33.5厘米,腹深12厘米出土,为西周中期文物,是一种盛酒兼饮酒器。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高突的双角呈圆柱体,圆柱上饰对角三角纹两组,高鼻鼓目,两耳外张,牙齿用阴线刻划。盖中部起脊为一只小龙,龙头在夔龙的眉心,龙身弓起一直延伸到尾部,龙尾上卷。龙的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龙的后端作虎头形。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回首夔龙纹装饰,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觥鋬)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

日己觥器身和器盖有相同铭文,各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71211091101648.jpg

日己觥整体外观庄重、大方,设计、制作精巧奇异,全身布满的浮雕纹样多种多样,兽面、夔龙、鸟、虎纹等同处一器,繁而不乱,构图合理,主次分明,造型、纹饰皆极为华美,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设计独具匠心,堪称西周青铜器的典范之作。

觥是商周之际众多酒器中造型独特的一种盛酒兼饮酒器,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的西周中期。通常而言,觥的造型为椭圆腹,上有提梁,底有圈足,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颈,可用于斟酒。也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是一种仿生器,并附有小勺便于取酒。

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所以出土极少,陕西仅三件,除牛觥为商代外,折觥和西周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器物。该件日己觥不论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铜艺术珍品。

现在有成语叫“觥筹交错”,是形容众人聚集饮酒的热闹场面。《诗·周南·卷耳》说:“我姑酌彼兕觥。”《醉翁亭记》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筹交错”的宴饮自商周时期开始,觥虽然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宋代人的酒宴中还能看到如此热闹欢愉的气氛,可见宴饮中娱酒、推杯换盏的习俗已经保留了下来,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日己觥的出土地点陕西扶风一带是周人发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贵族和王臣曾在此地聚居,所以历年来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很多。与日己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及它盘、它盉等器。三件“日己”铭青铜器铭文、纹饰相同,造型各异,应为同一主人使用。专家研究认为这些器物可能是周幽王十一年犬戎入侵时,贵族逃亡时不能带走而深藏于地下的。1963年初这些华美的青铜器终于重见天日,成为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日己觥家族三兄弟

日己方彝

1963年陕西扶风县岐家庄出土。酒器。器高385厘米,重128公斤。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日己方彝1.jpeg

方彝为长方形,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这种方彝在器形上和西周早期流行的方彝有所不同,其年代可能略晚。

日己方彝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日己方尊

日己方尊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日己方尊1.jpeg

00104111225205.jpg

1 (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