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季子白盘提交.jpg

— 虢季子白盘 —

∣西周周宣王时期(?-前783年)∣
∣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宝鸡虢川司(今宝鸡陈仓区)出土∣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为商周时期盛水器,因盘主人是虢国国君的小儿子(季子)子白而得名。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盘口呈圆角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形成口大底小的造型,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置两只衔环兽首耳,四足作矩形,器口缘下部饰一周窃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8行111字,记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前816)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胜猃狁(匈奴的先祖),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铭文:

隹(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作)寳盤 。不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聝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格)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又(有)光。”王赐乘马,是用左(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戉(钺),用政(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释文:

在(周宣王)十二年(前816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铭文语言洗练,语句以四字为主,且修饰用韵,文辞优美,行文与《诗》全似,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

其书法颇具新意,字体端庄,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虢季子白盘铭文1.jpg

虢季子白盘的辗转历程

虢季子白盘历经数千年后横空出世,背后辗转经历也颇为传奇。虢季子白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今属宝鸡市陈仓区)后,辗转为数位达官显贵收藏。

最初为时任眉县县令的徐燮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

同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864年的4月,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驻扎在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的王府中。一天午夜,刘铭传正在灯下读书,万籁俱寂当中传来悦耳的金属叩击之声,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刘铭传刘顿生好奇之心,秉烛寻音,转到马厩之内,听到马笼头的铁环碰击马槽时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拨开草料一看,原来马槽竟是个大铜盘,盘底还刻着字。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刘心中有数,此马槽绝非寻常之马槽。刘铭传知道发现宝物了,异常兴奋,赶忙派亲信将此盘送回安徽老家,并专门盖了亭子收藏铜盘,轻易不肯示人。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铜盘,刘铭传的后人将它深埋地下一丈多深,才躲过了战乱。

新中国成立后,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先生主动提出将铜盘献给国家,国家当即奖给他大米五千斤。

1949年12月,虢季子白盘被送到了北京,1950年3月3日,虢季子白盘在北海团城的文物特展中展出,董必武、郭沫若、郑振铎等人参观了展览。后来虢季子白盘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8011217254686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