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3151500438.png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后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李贤才思敏捷,太子期间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章怀太子李贤(公元654—684年)墓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主要陪葬墓之一,位于陕西乾县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1971年发掘。章怀太子墓壁画也是目前已发掘的唐墓中保存最为完好、内容也最为丰富的墓葬壁画之一。从规模来说,其墓葬从墓道入口至墓室后壁总长7l米,在墓道及墓室壁上共绘有54幅壁画,约四百余平方米。全部壁画大体上是依唐代皇宫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在墓道绘制的是表现皇宫外皇室生活的内容;以过洞表示皇宫的数重门,绘有门禁、仪卫等表示墓主身份的礼仪性配置的壁画;甬道和墓室绘有表现宫廷内皇室生活内容的壁画。据考古工作者勘察,章怀太子墓壁画共进行过两次绘制,第一次是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李贤以雍王身份迁葬时绘制的,第二次是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其妃子房氏与其合葬时重新将甬道以后的壁画进行了绘制。揭取时两重壁画的痕迹仍十分明显。章怀太子墓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可说是全方位地层示了唐代皇室成员的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同时,这些精美的壁画又向人们展示了唐代画师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将近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已高度发展的绘画艺术水平。

客使图.jpg

《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的,高204厘米,全长275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部门)官员,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秃顶,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客使图表现的是什么场景,有的学者认为《客使图》是描绘李贤丧礼中前来谒陵吊唁的蕃邦客使,也有的学者认为《客使图》所表现的不是谒陵吊唁, 而是反映李贤健在时的活动场景。

◇◆◇◆◇◆◇◆◇◆◇◆◇◆◇◆◇◆◇◆◇◆◇◆◇◆◇◆◇◆◇◆◇◆◇◆◇◆◇◆◇◆◇◆◇◆◇◆◇◆◇◆◇◆◇◆

8011217254686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