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蚕—
|弓鱼国(大致三千年前)
|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如何养蚕和利用蚕丝。到了西周、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关中地区等一带的蚕桑农事活动十分兴盛。这些玉蚕的发现,不仅仅向我们展现了数千年以前,先民们已经对养蚕、种桑、缫丝、纺织等的生产活动十分熟悉,并且蚕桑生产已经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占有较高地位。
此次出土的文物中,除了玉蚕,还有不少玉雕的活灵活现、自然传神的动物形象,雕刻手法多样,有扁平浮雕、立浮雕等,扁平浮雕更是利用侧面视角,以简练的外形轮廓刻画切割,再以浅浮雕对动物的身体线条等进行细细刻琢,如此雕刻下来,一件件玉雕动物仿佛剪影一般形态十分灵活生动。在弓鱼古国的出土遗物中,玉鹿和玉鱼也被看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玉雕作品,尤其是“鹿”,因其音同“禄”而被视作吉祥之物。在此次出土遗物中,玉鹿形态十分优美,更是刻画的惟妙惟肖,高贵气质与优雅天然之美态由内而发,堪称精品。
在西周时期,佩玉之风已经十分盛行,在一些早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见到“佩玉锵锵”、“比德如玉”等诗句,对西周的“玉”文化特色有着十分直接的反映。西周“佩玉”之风的盛行,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诠释西周的“佩玉”之重要性——“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玉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随身携带、无故不可轻易退去的随身必备之物,也是当时人们显示财富、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