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源

文字的产生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使得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得以记载和传承。就中国文化而言,汉字可谓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相差甚远,如果当年的汉字没有统一,远在北方的蒙古族、地处西南边陲的纳西族又如何能从四书五经中汲取营养。如果没有汉字作为古今的传递信使,《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又如何能够流芳百世,泽被后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又何以能够绵延上下五千年?


关于汉字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仓颉。据说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当时的社会发展迅速,各部落之间的交流需求迫切。仓颉日思夜想,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走向、鸟兽虫鱼的行走痕迹、草木器具的外观形状,终于得到灵感,得以描摹绘写,造出了种种不同的符号,这便是后人所说的“字”。


后人把仓颉尊为“字圣”,并在他的家乡渭南市白水县为他修造了一座庙宇,名为仓颉庙。这是一座集古代建筑精华的建筑群落,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中殿、寝殿等。其中,寝殿为元代时修建,以蒿木作为前殿大檩,实乃罕见,也成为研究元代建筑的重要遗迹。后殿为明代建筑,前殿、戏楼、钟鼓楼皆为清代及民国年间复修。这其中蕴藏的建筑理念,着实够建筑学家们研究一阵子了。仓颉庙内,还存有古壁画19幅,古碑18通,其中《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碑面刻有仓颉当年所造28个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实属罕见。这里不仅文字古老,就连院内柏树的树龄也十分悠久。仓颉庙的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比山东曲阜孔庙和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居三大古柏群之首。

353W8006_副本.jpg

 

酒文化之源

渭南这片土地是古朴而富有灵性的,它被誉为“三圣故里”,三圣即“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生于渭南韩城市)、“酒圣”杜康。其中字圣仓颉与酒圣杜康均生于渭南市白水县。


《白水县志》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据说夏朝大禹王治理天下时,杜康为朝中庖正,不想却被下属黄浪以看管粮食不当,导致粮食发霉为由算计,丢了官位。杜康的未婚妻帝女为安抚杜康,决定提前与他成婚,可杜康却不愿连累帝女,独自一人返回家乡白水去研究这发霉的粮食,阴差阳错地竟然造出了酒。这酒不仅味道甘美,还能祛病消灾。杜康一时名声鹤起,在好友仪狄的帮助下,不仅与帝女喜结连理,也重新赢得了禹王的信任,让小人黄浪得到了应有的惩戒。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杜康酒也成为历史名酒,成为白酒的代名词。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与此酒结下不解之缘,如三国枭雄曹操有诗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白水县城西康家卫村东头,有一道被洛水长年冲击而形成的长沟,当地人称之“杜康沟”,沟的源头还有一眼泉水,名为“杜康泉”,俗传杜康取此泉水造酒。据乡民们称,这泉水至今还有酒味。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