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民结合之源

渭南是革命火种的播撒地,也是红色旅游资源的重点城市。在这片沃土之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康庄战斗烈士陵园、林则徐纪念馆、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渭华起义纪念馆、智取华山路、胡景翼将军墓、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东渡黄河抗日纪念碑等一系列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渭华起义是在全国大革命陷入低谷时,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

1927年,陕西省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渭华地区组织武装起义。1928年5月,在刘志丹等先烈的领导指挥下,渭南华州高塘、渭南崇凝塔为中心地的渭华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和革命军队配合的渭华起义,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红色区域和革命武装割据的局面。

因敌众我寡,渭华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在革命历史中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它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是西北地区首次军民相结合的武装起义。

渭华起义树立了党领导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座丰碑,渭华精神成为党的精神谱系中的光辉一环,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此后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如今坐落在渭南市华州区的渭华起义纪念馆、纪念塔,就是为纪念渭华起义而建。

纪念馆馆藏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走进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而来,园内古柏青青,象征着革命精神的永垂不朽,通过参观旧居、革命遗址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革命条件的艰苦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简朴;陈列馆里的革命物品,又让我们对战争的惨烈感同身受,烈士们保家卫国、誓死杀敌的雄风英姿犹在眼前。  

纪念馆南100米的丘陵高地上,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高高耸立,塔身高19.28米,示意1928年,下设5个台阶,示意5月,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抬头望去,纪念碑高耸入天,邓小平题词的“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像中华儿女的民族大义一样彪炳千秋;塔前整齐堆放着菊花,金黄得那么耀眼,仿佛透射出烈士的伟岸人格,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这永载史册的历史丰碑,头可断、血可流、志不改的英雄气概可与日月同辉。 


写留言